博客
关于我
TCP中粘包/分包问题
阅读量:763 次
发布时间:2019-03-23

本文共 832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

我们在使用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时,可能会遇到粘包和分包现象,这是由TCP协议的优化机制导致的。

粘包是指当我们频繁发送一系列小数据时,系统会将这些小数据合并成一个大包后再发送给服务器。这样可以减少网络开销。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调用一次接收方法即可一次性接收多个数据。

分包则是指当发送的数据量非常大时,系统会将这些大数据拆分成多个小数据包进行发送。如果某次发送失败,系统会重试,这样可以避免一次大的数据传输导致网络堵塞。但是,类似情况下,服务器端需要多次调用接收方法来处理多个小数据包。

为了理解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代码示例来说明:

粘包示例:

for (int i = 0; i < 100; i++) {    clientSocket.send((byte[]) curiousUtil.maxBytesPool.get prz String.valueOf(i;}

分包示例:

byte[] largeData = generate_large_data(); // 生成一个超大数据int offset = 0; while (offset < largeData.length) {    clientSocket.send(largeData, offset, Zukunft.maxPacketSize - offset);    offset += Zukunft.maxPacketSize;}

在解决分包和粘包问题时,游戏开发中尤其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固定每次接收数据的长度来实现有效处理。具体来说,每次接收数据并检验其长度,当达到固定长度时就可以处理,未达到则继续接收。这种机制可以让我们知道一个包中到底有多少条位置信息,进而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

分包与粘包都是TCP协议为了提高效率而做的优化。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设计数据包的传输方式,确保数据能够被正确解析,避免因分包带来的额外开销。

转载地址:http://ccgzk.baihongyu.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memset初始化高维数组为-1/0
查看>>
Metasploit CGI网关接口渗透测试实战
查看>>
Metasploit Web服务器渗透测试实战
查看>>
MFC模态对话框和非模态对话框
查看>>
Moment.js常见用法总结
查看>>
MongoDB出现Error parsing command line: unrecognised option ‘--fork‘ 的解决方法
查看>>
mxGraph改变图形大小重置overlay位置
查看>>
MongoDB可视化客户端管理工具之NoSQLbooster4mongo
查看>>
Mongodb学习总结(1)——常用NoSql数据库比较
查看>>
MongoDB学习笔记(8)--索引及优化索引
查看>>
mongodb定时备份数据库
查看>>
mppt算法详解-ChatGPT4o作答
查看>>
mpvue的使用(一)必要的开发环境
查看>>
MQ 重复消费如何解决?
查看>>
mqtt broker服务端
查看>>
MQTT 保留消息
查看>>
MQTT 持久会话与 Clean Session 详解
查看>>
MQTT工作笔记0007---剩余长度
查看>>
MQTT工作笔记0009---订阅主题和订阅确认
查看>>
Mqtt搭建代理服务器进行通信-浅析
查看>>